國防科技工業是國家戰略性產業,是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科技和工業基礎,是國防科學技術創新的重要推動力量。為實現強軍目標,習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時強調,把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相關政府部門也相應推出各類政策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偉大目標。尚普華泰最新發布的某《軍民融合示范區展覽館可行性研究報告》提到,軍民融合不僅為軍事科技創新提供了豐富的技術、人才儲備,也為經濟推動做出了巨大貢獻,完美的協調了經濟發展與國防發展之間的關系,促進兩者共同健康持續增長。
第一章 項目總論
第一節 項目概況
一、項目名稱
國家某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展覽館
二、項目性質
改造升級
三、項目單位
四、項目建設地址
五、項目建設內容及規模
項目所在地原為***展覽館,是集政治性、思想性、示范性、藝術性于一體的軍民融合主題展覽館,本次項目將對原有展館進行全面升級改造,提升示范區形象。本次項目建設的內容包括展覽展示布展裝修工程、配套的安裝工程、多功能廳的配套設備、多媒體軟硬件設備安裝及電氣安裝工程、裝飾照明配套設施部分。
項目建設有主體建筑***棟,建筑面積共計***㎡。
六、項目建設周期
七、項目總投資情況
本項目總投資金額為***萬元,其中工程費用為***萬元,工程建設其他費用為***萬元,預備費用為***萬元。
第二節 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依據、編制原則與研究范圍
一、 編制依據
1、國家發改委、建設部頒發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2、《關于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意見》;
……
二、 編制原則
1、項目必須遵循國家的各項政策、法規和法令,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投資方向及行業和地區的相關規劃。
2、以科學、實事求是的態度,公正、客觀的反映本項目的實際情況,投資堅持“求是,客觀”的原則。
3、通過對市場的分析研究以及對項目規劃的研究,論證項目可行性。
4、建設規模、投資數額做到切合實際;
5、統籌考慮施工方便、管理維護便捷等因素。
三、 研究范圍
本項目可行性研究的范圍包括:項目的背景、必要性、市場分析及布展定位、建設內容及規模、工程技術方案、環境影響評價、節能方案、消防措施與勞動安全、組織機構管理、建設進度安排、招投標、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社會互適性評價、風險識別及防控等內容。
第二章 項目建設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第一節 項目建設背景
一、項目提出背景
尚普華泰最新發布的某《軍民融合示范區展覽館可行性研究報告》提到,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著眼國家發展和安全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并提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是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試驗田”的重要指示。地方省政府高度重視軍民融合產業的發展,精準對接國家軍民融合重大示范工程,抓緊布局實施了一批軍民融合重大項目,努力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以制度創新增強軍民融合發展活力,推動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落地見效。
……
二、政策背景
1. 國家政策
《關于發展海洋經濟 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工作情況的報告》
2018年12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了《關于發展海洋經濟 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指出要實施科技攻關,突破一批涉海關鍵核心技術。實施重大科技計劃項目,優化科技創新平臺布局,構建開放共享的創新網絡,重點發展深水、綠色、安全的海洋高新技術,集中力量突破關鍵環節,加快構建政策牽引、企業主體、應用導向、軍民融合、產學研結合的海洋科技創新體系,增強科技創新供給和技術裝備支撐。盡快完成“蛟龍探?!薄把執綐O”“全球海洋立體觀測網”等重大工程論證。深化海洋基礎科學研究。
《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
2018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意見》指出國家科技計劃項目一般采取公開競爭的方式擇優遴選承擔單位。對具有明確國家目標、技術路線清晰、組織程度較高、優勢承擔單位集中的重大科技項目,可采取定向擇優或定向委托等方式確定承擔單位;對于企業牽頭的技術創新項目,應對企業的資質、技術創新能力和財務情況提出明確要求,鼓勵企業共同投入并組織實施。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加快建設軍民融合創新體系,推動重大科技項目軍地一體論證和實施。
《“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國發〔2016〕67號)
2018年5月,國務院發布了《“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規劃》提出要構建軍民融合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促進軍民科技創新體系相互兼容、協同發展,推進軍民融合產業發展。依托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促進軍民兩用技術產業化發展。建設一批軍民融合創新平臺。在軍工單位集中、產業基礎較好的地區,推進軍民技術雙向轉移和轉化應用。支持軍工企業發揮優勢向新能源、民用航空航天、物聯網等新興領域拓展業務,引導優勢民營企業進入國防科研生產和維修領域,構建各類企業公平競爭的政策環境。
《關于支持中央單位深入參與所在區域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通知》
2018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科技部辦公廳聯合發布了《關于支持中央單位深入參與所在區域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大力推動軍民融合創新。中央企業要在承擔軍民深度融合改革試點任務的改革試驗區域選取試點單位,積極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央單位要建立本單位軍工資源共享機制,在確保國家秘密安全和完成自身科研任務的前提下,分類推進國防科技實驗室、軍工重大試驗設施、大型科研儀器等向社會開放,積極參與建設所在區域科技資源共享平臺、軍民融合信息對接平臺、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等建設。中央單位要大力復制推廣軍民大型國防科研儀器設備整合共享、以股權為紐帶的軍民兩用技術聯盟創新合作、民口企業配套核心軍品的認定和準入標準等改革舉措。
《關于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91號)
2017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意見》,《意見》提出要圍繞實施“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和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四大板塊”布局以及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鼓勵軍工集團公司與地方政府加強戰略合作和規劃政策對接,在軍工單位后勤社會化改革以及參與所在地發展規劃、優惠政策和激勵措施實施等方面,創新合作方式,落實一批軍民融合重大項目,發揮軍工輻射帶動作用。研究開展軍工經濟屬地化分級統計,建立屬地化軍民融合產業統計體系。設立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基地,支持重點省(區、市)開展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綜合改革試點,在體制機制創新、資源整合、成果轉化和公共服務模式創新等方面取得突破。
《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7年4月,文化部發布了《關于推動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要推進數字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推進數字文化產業與先進制造業、消費品工業融合發展,與信息業、旅游業、廣告業、商貿流通業等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強化文化對信息產業的內容支撐、創意提升和價值挖掘作用,提升用戶體驗。推動數字文化在電子商務、社交網絡的應用,與虛擬現實購物、社交電商、“粉絲”經濟等營銷新模式相結合。提升旅游產品開發和旅游服務設計的文化內涵和數字化水平,促進虛擬旅游展示等新模式創新發展。推動數字文化在農業、教育、健康、地理信息、航空航天、公共事業等其他領域的集成應用和融合發展,通過“文化+”提高相關產業的文化內涵、創意水平和附加價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納入軍民融合創新體系。
《關于深入推進新興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規〔2016〕212號)
2016年9月,工信部、財政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深入推進新興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要進一步突出示范基地的軍民融合特色,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速向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的高端邁進。軍工資源密集的示范基地,著力推動軍用技術轉化,增強先進軍工技術對制造業發展的牽引力,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民口資源優勢突出的示范基地,著力提升優質民用資源對軍工科研生產的支撐保障水平,拓展“民參軍”的范圍和層次。鼓勵引導以示范基地為載體搭建協同創新平臺,推動軍工科研院所及各類創新主體開展國防科技協同創新,健全軍民信息對接、技術孵化、產權交易等支撐服務體系。支持示范基地與軍隊有關部門及軍工集團公司建立常態化的對接合作機制,推動戰區建設、裝備研制、后勤保障等軍事需求與示范基地發展建設的有機銜接。引導有條件的地區,以示范基地為基礎和支撐,開展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建設,推進軍民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2. 地方政策
……
三、經濟背景
近年來,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國內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防范化解風險挑戰、實現經濟穩定發展任務艱巨。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黨中央保持戰略定力,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度擴大總需求,科學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我國經濟實現平穩健康發展,經濟實力實現新躍升。
1. 國家經濟
(1)國民生產總值較上年增長2.3%
2020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015986.00億元,比上年增長2.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7754.00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384255.00億元,增長2.6%;第三產業增加值553977.00億元,增長2.1%。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7.7%,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7.8%,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4.5%。2020年我國經濟受到疫情嚴重影響,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勠力同心使得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正常。
(2)全年固定資產投資較上年增加2.9%
2020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527270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18907億元,比上年增長2.9%。在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中,第一產業投資13302億元,比上年增長19.5%;第二產業投資149154億元,增長0.1%;第三產業投資356451億元,增長3.6%。民間固定資產投資311159億元,增長4.7%。其中,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比上年增長0.9%。
(3)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2032元
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210元,其中食品煙酒消費、居住消費和交通通信消費為前三名支出項,分別占比30.2%、24.6%、13%。全國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為2032元,下降19.1%,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9.6%。
(4)國防支出不斷增加
近年來,世界軍工產業發展迅速,傳統軍事強國地位穩固,新興市場軍工產業發展迅速。隨著我國周邊安全局勢的變化以及國防戰略的調整,我國軍費支出顯著增長,軍費的持續穩步增長為軍工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2009年至2020年我國中央公共財政國防預算支出從4829.85億元增長至12680.05億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9.44%。
2. 地區經濟
……
四、行業背景
1. 軍民融合是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的必然趨勢
“軍民融合”是指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深深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全面推進經濟、科技、教育、人才等各個領域的“軍民融合”,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為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提供豐厚的資源和可持續發展的后勁。
美國通過長期的軍民融合政策,涌現出了一批以洛克希德馬丁、波音、諾斯羅普格魯曼、SpaceX等為代表的跨國軍工巨頭企業。以SpaceX為例,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是一家由埃隆·馬斯克(Elon Musk)2002年6月建立的太空運輸公司,成功開發火箭循環使用技術發射獵鷹9號火箭完成衛星發射任務,與重新打造一枚火箭相比成本減少一半多,2021年4月23日SpaceX載人飛船搭乘獵鷹9號火箭發射升空,執行了商業載人航天任務,SpaceX已經成為當今全球最為具有競爭力的商業衛星航空航天公司。
SpaceX的成功并非偶然,這得益于美國軍民高度融合的環境。美國的軍民融合步伐走在世界前列,美國的先進制造業企業大多為軍民融合型企業,據統計,目前美國軍事專用技術比重不到15%,軍民通用技術超過80%,軍隊信息化建設80%以上的技術來自于民事部門。美國的軍民融合的發展不僅誕生了跨國巨頭,更帶動了美國經濟的發展。由于大多數軍工企業同時從事民用工業,越來越多的技術同時可以軍民共用,大大提高了美國的綜合科技實力。同時軍民互補及技術轉化還培育和發展了硅谷等高科技產業園區。美國軍民融合發展在經濟、政治和軍事上都強化了美國超級大國的地位。
尚普華泰最新發布的某《軍民融合示范區展覽館可行性研究報告》提到,目前,我國國防科技工業擁有一大批專業技術水準高、科技裝備精良的科研院所、大學、大中型企業和國家級國防重點實驗室,有一批專業素質良好的科技隊伍,包括近十萬人的高級工程師、數千名博士和博士后以及上百名兩院院士,擁有一大批國際水平的專利和科技成果。改革開放以來,國防科技工業實施軍轉民戰略,為我國應用衛星、民用航空、大型船舶、核能應用、信息通訊、電子計算、現代車輛等新興產業的崛起,起到了有力地推動和帶動作用,累計為國民經濟發展創造產值上萬億元。
2. 地緣政治日趨緊張
當下,地緣政治日趨緊張,當前和今后很長一段時期恰是軍民融合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我國周邊南海南沙群島、東海釣魚島、臺灣海峽、朝鮮半島等局部爭端由來已久,日本、菲律賓、越南、印尼等周邊國家大幅增加軍費,其軍事威懾意義大于實際用途。近來又發生香港動亂、中美貿易等影響大國和平協同發展的事件,局勢持續緊張,美國或為我國周邊局勢持續緊張的幕后操縱者。雖然中美之間并不存在軍備競賽,短期內與中國發生正面沖突的概率較低,但軍民融合作為我國國防軍事強力發展的有效舉措,是我國從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出發做出的重大決策,是應對復雜安全威脅、贏得國家戰略優勢的重大決定,能夠充分彰顯我們國家的軍事實力,同時也表明了我國面對部分西方國家制約的堅決應對態度。
3. 地區科技事業不斷增強
4. 海洋科技經濟是地區新經濟發展的重要道路
第二節 項目建設必要性
一、原有展館無法突出地區海洋軍事軍民融合特色
二、原有展館展示內容未能跟上地區軍民融合發展腳步
三、項目建設是推動我國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的需要
當前我國正處于中華民族復興的關鍵時刻。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體系對抗,主要表現為國家綜合國力、國防發展理念、軍民融合程度、國防體制機制整體合力之間的較量與對抗,軍民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全面推進軍民融合發展已是黨和國家發展的內在需求和現實必要。
項目是對地區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和軍民通用技術創新等方面的舉措和成果做出展示,樹立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發展標桿,總結出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做法,通過向各地區領導呈現,為其提供借鑒依據,使其在各自管轄區域的人才、學科、技術等方面尋找產業契合點,更好地將地方特色融入國家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從而提升當地軍民融合產業的規模,提高當地經濟發展水平,進而推動全國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的軍民融合,軍地通用型人才培育體系的建立,軍隊裝備技術和后勤保障能力的提升,增加我國的軍事實力和綜合實力,提高全球競爭力和話語權。
第三節 項目建設可行性
一、政策可行性
二、產業可行性
三、交通可行性
第三章 項目所在行業發展分析
第一節 軍民融合市場發展分析
一、市場概述
1. 定義
軍民融合產業是將軍民兩用技術應用于生產以及應用于經濟社會軍事各相關領域,為其提供商品和服務的統稱。它是以國防科技工業在經濟技術方面的優勢為核心和依托,通過軍、民領域間的雙向交流互動所形成的產業。
軍民融合產業既承擔國防軍事等涉“軍”任務,又參與“民用”市場經濟活動。從軍民融合本質內涵來看,軍民融合產業不是獨立于“軍”和“民”的產業,而是廣泛分布在國民經濟體系之中,同時服務“軍”和“民”雙方市場需求的產業。
2. 主要特征
(1)軍民技術通用
隨著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國家戰略競爭力、社會生產力、軍隊戰斗力的耦合關聯越來越緊,軍用技術和民用技術彼此融合、相互轉化,軍用技術和民用技術的融合越來越深,高技術兩用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軍用融合產業技術既滿足國防軍工需要,又能使技術商業化,滿足市場經濟需要。近些年來,美、英、法、德、日等主要國家軍事專用技術比重越來越低,目前已不到15%,軍民通用技術已超過80%。軍民融合產業通用技術研發是有效利用資源、降低生產成本和風險、加速技術創新的必然選擇。
(2)組織體系鮮明
從國內外軍民融合產業發展來看,“小核心,大協作”產業組織體系特征明顯。軍民融合產業核心層主要是武器裝備主承包商企業,依次為分承包商企業、配套企業,這種組織體系有利軍民企業協同發展,也是統籌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促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必然要求。就我國而言,當前我國軍民融合產業核心層是十二大軍工集團及相關科研機構,由于軍民融合產業關系國家安全,這一領域必須保持國有企業的絕對控制力。十二大軍工集團及相關科研機構長期以來一直在承擔武器裝備研制的任務,同時也是我國國防建設的重要力量和組成部分。另一方面,大量民口參軍單位,盡管主要為軍工集團提供配套服務,但其作用絕不容忽視。特別是在許多新興領域,民口單位在技術等方面已經走在前列,這些民口單位的參與有利于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
(3)雙重市場需求
軍民融合企業的市場用戶“軍”和“民”的市場需求特征明顯不同。一是兩者性質不同,武器裝備是國防獨家采購的買方市場,技術需求由軍方提出,產品研制必須滿足國防采購要求。而民品市場有眾多買家,創新產品要通過競爭贏得市場,市場風險較大;二是市場規模不同,國防裝備的專用性較強,需求規模較小,往往是投資大訂貨少,投入產出率較低。而民品通用性強,市場規模較大,具有規模效益;三是定價模式不同,國防裝備研制的定價模式與訂貨規模和市場競爭程度有關,市場競爭弱、價格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通常采取討價還價的成本加利潤,市場競爭比較充分的情況下,則采取市場定價。而民品主要由市場定價;四是影響技術決策的因素不同,軍品研制以解決有無為主、國家利益至上,一項新技術是否可行,首先取決于是否滿足國防需要,即功能優先成本第二,而民品的技術選擇以經濟可行性為主,生產企業以盈利為主要目標,堅持成本效益原則。市場需求的復雜性決定了軍民融合市場的多樣性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4)產業關聯性強
軍民融合產業關聯性主要體現在“多領域”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我國軍民融合范圍已經從基礎設施、武器裝備科研生產、人才培養、軍隊保障、國防動員等傳統領域,向海洋、太空、網絡空間等領域等新興領域拓展,向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延伸。特別是在新興領域軍民共用性強,軍民融合產業的關聯性更強。但當前我國軍民融合的范圍還比較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等重點領域的融合度不高,海洋、空天、網絡信息等新興領域的融合尚處于起步階段,金融、保險、物流等服務領域的融合尚處于研究探索階段,從產業生命周期來看,軍民融合產業多數仍處于幼稚期,需要加快培育。
3. 模式
世界上主要的軍事強國根據國情采用了不同“軍民融合”的發展模式,總結下來主要有“軍民一體化”“先軍后民”“以軍帶民”“以民掩軍”四種模式。
(1)軍民一體化
代表國家美國。美國在冷戰期間主要采用的是“先軍后民、以軍帶民”的發展模式,軍工和民用技術相互分離,冷戰結束后,軍工訂單驟降,為在國防投入減少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軍事優勢和國防工業活力,美國提出國防采辦擴大利用先進民用技術的軍民融合式發展戰略,經過10年努力,到2001年,美國原本分離的軍民工業體系基本融合為一體。
(2)先軍后民
代表國家俄羅斯。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國防預算急劇下降,因此,俄政府積極推進國防工業“軍轉民”政策,通過“軍轉民”解決軍工經費不足的問題,但由于資金缺乏、管理不善、部門分歧等種種原因,“軍轉民”工作阻力重重,俄政府轉而強調發展和采用軍民兩用技術,但由于資金缺乏,軍民結合發展高技術項目成功案例不多。
(3)以軍帶民
代表國家以色列。以色列實行國防高科技為立國之本的戰略方針,用先進的軍工技術帶動國民經濟的發展。目前,以色列的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在一些領域處于世界先進水平,特別在綜合集成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在中東地區更是占有明顯的軍事優勢。以色列軍事高技術推動著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使該國冶金、電子、材料、制造工藝、信息、生物等多技術領域的民用產業,都在高技術國防工業的帶動下,有了極大的提高。
(4)以民掩軍
代表國家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日本軍事力量的發展受到種種限制,日本一直沒有形成一套獨立完整的國防科研生產體系,但其民間企業在國防研究開發能力、技術水平、經濟實力和經費投入等方面都具有強大的優勢。近幾年來,作為經濟大國的日本,為了謀求政治大國和軍事大國的地位,不斷加大國防科研投入,大力發展本國的民間軍事工業,通過政策和資金方面的傾斜,大大促進了軍民兩用技術和產業迅速發展。
二、市場發展現狀
1. 市場發展總體態勢向好
自軍民融合于2016年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各地軍民融合產業發展良好,軍民融合已進入實質落地階段,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并取得新進展。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2.83萬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4.89萬億,年復合增速達14.7%。
我國軍費構成長期保持穩定,主要由人員費用、訓練維持費和裝備費三部分組成,各部分大致占三分之一,其中占比三分之一的裝備費,主要用于武器裝備的研發、試驗、采購、維修、運輸和儲存等,而歐美及亞洲的主要軍事國家用于裝備方面的支出占國防支出的比例大致為40%-45%,因此,在未來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中,為了優化武器規模、構建軍隊在信息化戰爭中有效執行任務的能力,裝備費在國防支出的總體比重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而目前軍工集團的產業經濟結構中,軍品產值占1/3,軍工高技術產業產值占1/3,其他民品產值占1/3。隨著我國裝備軍費的提升,將帶動軍工企業產值的增加,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將取得重大進展。
2. “軍轉民”和“民參軍”兩種模式發展
我國軍民融合主要包括“軍轉民”和“民參軍”兩個部分,國有軍工企業通過將軍工技術轉為民用,生產民用產品,以突破軍用產品需求瓶頸,獲取更為廣闊的市場,通過股份制改革,將軍工資產證券化,通過引入民營資本,進而激發軍工企業活力和創造力;而民營企業,通過獲得“四證”(軍工保密資格認證、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裝備承制資格許可證和國軍標9000體系認證)參與軍工配套需求,提高我國整體國防實力的同時,為企業開拓出競爭藍海。國有資本的優勢在于資本雄厚、整合能力強,在技術難度大、周期長、投入高的領域是主要參與者;而民營資本的優勢則在于機制靈活、效率高、成本低,在技術更新快的領域將起到關鍵作用。相較于過去國防工業和社會經濟相對獨立發展,軍民融合打破了壁壘限制,實現了兩大陣營融合互補。
3. 軍民融合促進軍工企業數量和規模不斷增加
隨著我國國企改革的深化,軍工市場也由之前的絕對國家控制,慢慢發展為國企與民企并存的形態。目前我國軍工企業以十大軍事集團為主導,包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擁有各自的研究院或者基地,據賽思庫數據的不完全統計,共計約184所軍工研究所。社會企業包括江西洪都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鋼研高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據估計,我國3000多家獲得軍品配套資格的民企。自2016年3月以來,10家軍工央企已在證券市場累計融資718億元,在產權市場引入社會資本485億元,在取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單位中,民營企業占據了約30%的份額,增長趨勢明顯,國企和民企在軍民融合領域實現了新發展。
4. 軍民融合企業盈利能力不斷增強
根據對A股軍工上市企業的調研,從2009年至今我國軍工行業平均每年有約5家公司新上市,截止2020年,我國軍工上市公司共99家,市值規模18973.12億元,數量占比A股整體的2.52%,市值占比為2.42%,其中市值排名前五位的上市分別是中國重工、中航沈飛、中國船舶、航發動力、中航飛機。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上市軍工企業的整體毛利率為18.09%,同比提升0.75個百分點,凈利率為4.65%,同比提升 1.19 個百分點,整體盈利能力不斷增強。
從企業屬性來看,民企收入增長較快,毛利率和費用率均高于國企。2020年軍工民企收入增長10.48%,增幅大于國企的4.97%;民企的毛利率提升1.81個百分點達到37.45%,仍大幅高于國企的16.28%;凈利率方面,民企下滑4.77 個百分點至7.17%,國企提升1.71個百分點至4.42%。由此說明民企的運營效率高于國企,更加突出軍民融合的重要意義。
5. 不同區域軍民融合發展各具特色
北京市是全國軍民融合科技裝備產業最為集中的地區,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產業門類齊全,協作配套體系完善,軍工科研生產能力突出,綜合實力全國第一。我國12大軍工集團總部均在北京市,涵蓋航天、航空、船舶、核、電子信息、兵器裝備等典型產業領域,軍民融合產業發展資源優勢得天獨厚。
上海市近年來積極貫徹國家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落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服務好、實施好軍民融合發展國家戰略”要求,積極探索、先行先試,聚焦國防科技工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2020年軍民融合產業產值約為5000億元。
湖南省在《制造強省建設五年行動計劃》明確了12大重點產業,其中有7大行業屬于軍民融合產業范疇。據統計,湖南省持有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的企業達103家,持有軍工保密資格證單位236家,2020年軍民融合產業產值估計超800億元。湖南省軍民融合產業潛力巨大,特色產業優勢明顯。
陜西省作為我國重要的國防科技工業基地,實力雄厚,門類齊全,近年來,全省加快軍民融合創新建設,搭建“軍工+”平臺,以產業園區為依托,著力培育航空航天、軍工電子、兵器工業等產業集群,軍民雙向融合,軍民融合企業達到1000戶,推動相關行業快速發展。
山東地處海防邊疆一線,是全國經濟大省、人口大省、駐軍大省,在國家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山東政府在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將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列為重點任務。
三、市場現存問題
1. 組織管理體系存在薄弱環節
2018年底,黨政軍統攬的軍民融合組織管理體系架構基本形成。然而,從政策制定和執行的層面看,困擾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管理體制問題仍然有待解決。一是以各級融辦為中心的新型組織管理體系尚未完全建立,跨軍地、跨部門、跨區域的組織管理權責邊界亟待明確,各領域橫向縱向統籌協調機制需要進一步明確和理順。二是軍民之間政策和規劃的銜接聯動機制尚未建立,跨部門跨領域制度障礙制約了軍地之間、部門之間、中央與地方之間的政策協同,軍民融合政策規劃執行的系統性、可操作性不強。三是新興領域軍民融合組織協調機制有待健全,網絡空間、人工智能等領域需求對接、組織實施、成果使用等機制和路徑設計需要更加大膽地探索和突破。
2. 優勢企業民參軍的體制機制壁壘尚未打破
據軍委裝備發展部的數據,盡管我國獲得裝備承制單位資格的民企已經增至2300余家,民參軍“去門檻”初見成效,然而,制約大量優勢企業民參軍的體制機制壁壘依然存在。一是民參軍審查許可機制存在不合理性,導致民企進入非常緩慢。例如“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單位保密資格要求企業成立3年才能申請”的規定,使得新興領域的創新型企業“參軍”無望。實踐中,各種民參軍的“曲線”方式不但增加了企業費用和時間成本,也容易滋生違法腐敗,更帶來管理風險和安全隱患。二是武器裝備采購管理體制依賴指令性計劃和行政手段,市場機制的作用尚未充分發揮。軍品定價機制存在不合理性,審價參考標準往往滯后市場發展。軍品計劃經濟的采購模式流程復雜,從前期溝通、決定采購到付款,需要漫長的周期,嚴重影響資金周轉,挫傷了民營企業參軍的積極性。
3. 法治建設滯后于融合發展需要
我國軍民融合發展正在從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過渡,是一場涉及多元主體、多方利益的深刻調整,迫切需要法治保障。法治建設不夠完善已成為影響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一是缺乏頂層綜合性法律,急需制訂一部上位法,從頂層調整和規范軍民融合發展進程中各類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二是現有法律法規已經不適應形勢發展要求,現有軍民融合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尚不完整,有關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軍隊人才聯合培養、新興領域軍民融合等領域的法規比較缺乏,部分現有法律法規條款已落后于當前形勢發展和深度融合的要求。三是規范化治理的任務依然繁重,有關部門對一些以“軍民融合”名義開展的活動進行了規范治理,但某些違法行為變得更為隱蔽,軍民融合“打假”之路還很漫長。
四、市場未來發展分析
1. 未來供需發展分析
隨著我國軍民協同創新的體制機制的不斷完善、重大工程項目逐步展開、創新要素有效融合,我國軍隊保障社會化范圍將不斷擴展,文化建設軍民融合不斷深化,預計中國軍民融合行業在2025年供給將達到7.63萬億元。
隨著交通、通信、氣象、基礎數據、標準計量等基礎領域統籌取得顯著成效,空域管理改革、數據資源共享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軍地相關部門多措并舉推動軍民科技基礎要素融合,中國軍民融合需求規模將進一步擴大,預計2025年中國軍民融合行業需求將達到7.62萬億元。供需基本處于平衡狀態。
2. 新興領域軍民融合將率先實現突破
目前我國在海洋、太空、網絡空間、生物、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的軍民融合發展已取得顯著成效,比如“蛟龍號”等一批海洋裝備取得突破、北斗三號基本系統星座部署圓滿完成、民用航天發射活動活躍。未來隨著我國軍民融合相關政策紅利的逐步釋放,在軍民雙重需求拉動下,新興領域軍民融合有望進入加速發展階段,“海上絲綢之路”的探索開發將繼續推進,海洋裝備將向軍民融合和“智慧海洋”方向快速發展,生物領域將成為軍民協同創新的重點領域,一批具有軍民兩用特征的重點項目將部署實施,人工智能將成為軍民融合發展的先導性技術領域。
3. 法治保障水平將邁上新臺階
2018年10月,第十九屆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加強軍民融合法治建設的意見》,明確了法治建設的頂層設計和任務,軍民融合綜合立法及配套法規制度建設取得重要進展,《軍民融合發展法》列入全國人大的立法日程。隨著我國軍民融合市場的快速發展,軍民融合領域立法進程將提速,盡快實現重點領域立法全覆蓋。法規清理將繼續推進,通過立改廢釋并重,提高立法質量,增強法律制度的時效性、協調性和可操作性,營造軍民融合規范化發展的法治環境。
第二節 軍民融合展覽館市場發展分析
一、全國展覽館市場發展情況
1. 展覽數量穩步上升
展覽業作為會展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憑借其高度的產業聯動效應,正逐漸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助推器。2019年中國國內展覽數量達11033場,較2018年增加了144場,同比增長1.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中國國內展覽數量大幅減少,2020年中國國內展覽數量為5408場,較2019年減少了5625場,同比減少51.0%,處于中國境內展覽十年來的最低谷。
2. 展覽面積隨展覽數量增長而增加,平均面積較為穩定
隨著中國國內展覽數量的增長,展覽面積也隨之增加,2019年中國國內展覽面積達14877萬平方米,較2018年增加了42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9%,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中國國內展覽面積大幅下滑,2020年中國國內展覽面積為7727萬平方米,較2019年減少了7150萬平方米,同比減少48.1%。
2020年中國國內展平均面積穩中有升,2020年中國國內展平均面積達1.43萬平方米,較2019年增加了0.0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9%。
3. 全國展覽面積城市集中度較高
2020年上海展覽面積為1107.79萬平方米,全國排名第一;廣東展覽面積為1020.03萬平方米,全國排名第二;山東展覽面積為1013.11萬平方米,全國排名第三。另外展覽面積排名前十的省市還包括江蘇、重慶、浙江、廣西、四川和湖南、河南,前十省市的展覽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75%。
4. 全國展館設施建設持續增加
2020年全國展覽館場館298座,同比2019年增加6座,增幅2.1%。其中2020年投入使用的有6座,全國可供使用展覽館連續第二年保持增長。2020年,全國正在建設的展館有24座,與2019年在建展館數量一致。2020年,全國已經立項待建展館有6座,同比2019年減少10座,降幅達37.5%。因此,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全國在用、在建和立項待建的展館總數可以預測,2020年全國的展館數量為328座,同比2019年的全國展館預測總數減少4座,降幅達1.2%。
5. 山東展館數量居于全國首位
從全國投入使用的展覽場館數量來看,山東省展覽場館達48座,為全國各省(區、市)最多,占比達16.1%。江蘇省30座,廣東省28座,位居全國第二、第三,占比分別達10.1%和9.4%。在各省(區、市)中,按投入使用展覽場館的室內可供展覽總面積,山東省達183.4萬平方米,廣東省達174.4萬平方米,上海市達97.7萬平方米,浙江省達96.89萬平方米,江蘇省達85.3萬平方米,分列全國前五位。
二、全國科普事業發展情況
1. 科普經費持續穩定增長
根據科技部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科普經費持續增長,科普場館基建支出增加明顯。2019年全國科普工作經費籌集額共計185.52億元,比2018年增加15.13%。其中,政府撥款147.71億元,占全部經費籌集額的79.62%,比2018年提高了1.42個百分點。全國科普經費支出中,75.09%用于科普活動開展和科普場館建設。
2. 科普設施數量快速增加
科普場館是開展科普活動的重要承載主體,2019年我國共有科技館和科學技術類博物館1477個,比2018年增加16個,全國平均每94.79萬人擁有一個科普場館;科普場館展廳面積537.38萬平方米,比2018年增長2.22%。而國家重點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科研機構、大學持續向社會開放,使開展的科普活動數量持續增長,達到1.16萬個,接待參觀人員947.97萬人次??梢姡蒲性O施面向社會開放贏得了更多人群的普遍歡迎。
3. 科普專職人員作用凸顯
我國科普人員隊伍規模有所擴大,專職人員構成持續優化。2019年全國科普專、兼職人員數量均出現增長,總體達到187.06萬人,比2018年增加4.80%。其中,中級職稱及以上或本科及以上學歷專職人員15.16萬人,比2018年增加10.98%,占科普專職人員的60.60%;專職創作人員2.01萬人,比2018年增加29.38%,占科普專職人員的8.03%;專職講解人員4.07萬人,比2018年增加23.77%,占科普專職人員的16.28%。專職科普創作人員和科普講解人員已經成為科普工作的重要力量。
4. 群眾科普活動深受歡迎
2020年各級科協和兩級學會舉辦科普宣講活動26.7萬場次,其中專家科普報告會4.3萬場次,專題展覽1.2萬場次,科技咨詢7.9萬場次??破招v活動受眾人數達24.9億人次。舉辦實用技術培訓8.1萬次,接受培訓人數1874.2萬人次,各類科普活動覆蓋村(社區)24.6萬個次。
由于科普活動的特點是直觀性、體驗性和互動性,因此以科技活動周為代表的各類線下科普活動還是主流,產生了廣泛社會影響,2019年科技館和科學技術類博物館參觀人次達到2.43億人次,比2018年增長10.93%。2020年全國科技館全年接待參觀人數3664.1萬人次,全年參加活動(培訓)人數3497.0萬人次。
三、全國科技館發展情況
1. 科技館發展歷程
科技館發展歷程是與其社會基礎功能和基本結構形態相關聯的。世界科技館發展歷時300多年,大體經歷了從自然博物館到科學工業博物館,再到科學中心的三個階段。
(1)自然博物館階段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早期,人們對自然及其規律的認識非常有限,科學極其不發達。但也不乏一些對動物、植物、礦物、地質、地貌、天文、氣象等自然世界、自然現象及其規律極為好奇的人,他們充滿智慧,其中許多人窮其一生,對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進行不懈的研究,積累了許多研究成果和大量實物材料,形成了豐富的個人收藏,這些收藏包括動植物標本、動植物化石標本、隕石標本、礦物標本以及直接用于自然研究的測量學工具、計量學工具、地球儀、天體望遠鏡、顯微鏡、溫度計、濕度計等等。這些收藏珍品積累到一定數量,足以分門別類形成體系的時候,研究者們便把它們分類陳列在特定的場所向公眾展示,后來的人們把這種展示場所稱之為自然博物館,即現代科技館的早期雛形。
(2)科學工業博物館階段
到了18 世紀中期,一系列自然奧秘、科學原理的發現,使得人們對自然環境的認知進入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人們由此對于能源、材料的利用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種生產工具、機器不斷被發明出來,一場工業革命正悄然到來。這場工業革命首先發端于英國,繼而擴展到歐洲大陸。這個時期,人們充分利用對科學研究的成果和對技術探索的收獲,創新制造出許多以前沒有的各種機器,如蒸汽機、機車、輪船等。這些機器設備,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使得人類發現和認識世界的水平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同時也使人類主動改造世界的能力獲得了巨大的提高。此時,人們為了展示自己探索自然科學規律的豐碩成果、展示自己駕馭和改造自然的強大技術能力,表達內心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有意識地把一些當時先進的機器設備、儀器儀表以及其他工業發明的實物或模型,進行收藏并向公眾展出,由此陸續出現了一批反映工業革命與科學技術關系的博物館,即我們現在所指稱的科學工業博物館。
(3)科學中心階段
人類社會進入20 世紀以后,科學技術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科學技術成果呈爆炸式增長,科學技術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日益重要;社會要求人們有比過去更為深入和廣泛的科學素養,要求更多的人從青少年時代就養成愛科學、懂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習慣和樹立從事科學技術工作的遠大志向,所有這些都需要公眾更好地理解科學和技術。基于上述緣由,科學中心在這個時期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
在科技館發展的早期階段,人們只是把對自然世界探索研究的對象進行收藏并向社會公眾展示,表達的是人對自然的好奇,實現對社會公眾的科學啟蒙;到了科技館發展的第二階段,人們開始通過對探索成果的大量應用,在促進科學技術發展的同時,更是推進了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科技館此時所展示的是科學技術應用的實物載體,表達的是人類社會能夠通過技術手段和主觀愿望能動地改造自然、改造世界的雄心;科技館發展到第三階段,伴隨著科學技術對經濟社會發展作用的日益重要性,社會要求人們有比過去更為深入和更為廣泛的科學素養,要求更多的人從青少年時代就必須樹立用知識改變命運、用科技改造社會的遠大志向,表達了人類用科技創新世界的宏大愿望。
2. 科技進步帶動科技館規模擴大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國家科技實力也得到發展壯大,為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撐,科技普及及科技館建設的重要性也日益受到重視。自2016年起中國擁有所有權或使用權的科技館數量逐年增加,2020年中國擁有所有權或使用權的科技館數量達1000個,較2019年增加了22個,同比增長2.25%,已實行免費開放的科技館933個。科技館總建筑面積達526.5萬平方米,展廳面積284.1萬平方米。作為科技館補充設施,2019年全國流動科技館1202個,科普活動站(中心、室)達59486個,科普畫廊建筑面積(宣傳欄、宣傳櫥窗)183.3萬平方米,全年展示面積425.1萬平方米。
3. 科技館作為主要科普渠道之一,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科學普及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一定程度上“體現著國家的生產力和文化發展水平和國家民族的創造力”。我國重視科普建設,為鼓勵科技館的建設和發展,推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隨著我國對科技教育的重視程度的增加以及我國科技水平的提高,科技館的數量和質量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據預計,到2023年,我國科技館的數量可達1312個,展廳面積可達380萬平方米,科技館的重要地位凸顯。
4. 數據化、網絡化、智能化成為科技館的發展特征
從世界范圍看,展廳面積在3000 平方米以下的科技館居多,3000-8000平米的次之,8000 平方米以上的則是鳳毛麟角。作為實體空間,科技館能夠提供的場域無疑是有限的。隨著科技發展,5G、萬物互聯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幫助科技館場域有限性轉化到效能無限性。
未來的科技館可以通過館間協議,實施國內本區域或跨區域科技館之間的互聯互通,甚至將來還可以實施國際科技館之間的互聯互通,既擴大了屬地科技館的地域空間,又實現了人類文明成果的全社會共享,更重要的是擴大了社會公眾的視野空間、體驗空間和思維空間,促進科技館基礎社會功能和基本結構形態的效益最大化。
科技館的智能化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向,將主要體現在用戶界面圖形化、科學計算可視化、插補方式多樣化、高性能數控模塊化、多媒體技術應用集成化等方面,不僅可以用智慧大屏生動形象的展示科技成果、發展歷程等內容,解構基本的乃至復雜的、深奧的科學技術原理,還可以引入VR、AR等虛擬現實技術,讓參觀者身臨其境的感受科技,使得傳統科技館在基本結構形態上發生革命性改變。
四、全國軍民融合展覽館介紹
1. 西安高新區軍民融合產業展廳
西安軍民融合產業展廳位于西安市高新區,于2018年8月開館,展廳面積為2800㎡,是全國首個以軍民融合為主題的大型現代多媒體數字展廳,是西安高新區軍民融合發展經驗的綜合性展示平臺,也是國內首個軍民融合高技術成果常態化展廳。
展廳分為“融軍同民 興國強軍”、“融生之路 合力興產”、“融通創新 合聚強軍”、“融心筑夢 合眾強國”四部分,結合精彩紛呈的現代多媒體技術,運用創新的光影互動、新媒體、動態機械、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手段,淋漓盡致地展現了“軍民融合,興國強軍”的主題立意。
(1)融軍同民 興國強軍
序廳作為展廳的第一參觀聚合點,主要通過震撼視頻的演繹,帶領大家聚焦軍民融合國家戰略,了解軍民融合對于國防建設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2)融生之路 合力興產
該展區是主體展示的第一部分,主要通過數字多媒體、機械矩陣、光影秀等形式,生動解讀了陜西省、西安市在貫徹落實軍民融合國家戰略方面的響應,以及西安高新區軍民融合發展的基礎優勢和階段性實踐成果。
(3)融通創新 合聚強軍
該部分是展廳體量最大的展區。主要通過“意象裝置光影樹”企業總體形象展區、“十家示范企業”獨立展區、“高新技術成果展區”、“國防科技涉密展區”四個分區,借助先進數字化展示技術,生動展示了西安高新區60余家軍民融合代表企業在無人機、金屬3D打印、紅外隱身圖層、虛擬現實技術、新材料、北斗應用等諸多領域的技術實力與明星產品,呈現出西安高新區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的蓬勃態勢。
(4)融心筑夢 合眾強國
尾廳主要通過VR影院的形式,在空天地漫游中,帶領大家一同暢想軍民融合發展的未來前景,感受軍民融合對全球戰略和人類未來的終極改變,傳遞“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是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必經之路”的主題立意。
(5)展廳展示的西安高新區軍民融合發展探索實踐
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作為國務院首批批準成立的國家級高新區和國家重點建設的六個世界一流科技園區之一,積極推動軍民融合國家戰略,不斷探索實踐。作為國防科技資源密集區域之一,在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西安高新區主動進行了國防科技和經濟發展相融合的探索實踐,走出了一條以自主創新為核心的軍民融合發展之路,基本形成了航空、航天、電子、兵器、船舶、核等行業門類齊全的軍工板塊,涌現出無人系統、高端探測、大數據、新材料、新能源、商業航天、生物醫藥、3D打印,檢驗檢測等新興產業門類,初步形成了軍民融合發展的“西安特色”,為國家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做出了先行示范。西安高新區軍民融合企業總產值超過1200億元,國防科研院所及民口單位40余家,參與軍工科研生產民營企業475家,擁有軍工資質民營企業255家,四證齊全的全民營企業38家,上市企業29家。
十八大以來,西安高新區通過創新體制機制、拓寬軍地協作渠道、完善扶持政策、建設示范園區,探索出了資本融合、技術融合、生產融合、人才融合、信息融合等多種融合方式。聚焦構建軍民一體化的體系和能力,積極推進“三院三平臺三市場”的建設,空天動力研究院、標準化研究院等新型創新集群相繼成立,國家知識產權軍民融合試點平臺上線運行,科技大市場、金融大市場、人才大市場相繼建立,。未來西安高新區將按照“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扎實”的要求,圍繞“聚焦三六九、振興大西安”的奮斗目標和“大干123,建好首善區”的戰略目標,把高新區建設成為我國重要的軍民融合創新基地。
展廳通過5大創意亮點、35處多媒體互動展項、200余件(組)展品,全景呈現了西安高新區推動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探索實踐和軍民融合高技術成果,成為政府、軍方、科研院所、企業及社會公眾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6)未來發展
自開館以來,西安高新區軍民融合產業展廳已接待中省市區重要領導、外省市領導、軍方領導、軍民企業考察團等130批次1500余人。未來展廳將通過日益成熟的運營,構建高新區軍民融合科技創新永久性的展覽場和孵化器,成為西安市乃至陜西省軍民融合的重要會客廳,持續服務于軍民融合國家戰略和創新驅動國家戰略,助力興國強軍之夢。
2. 深圳軍民融合展示中心
深圳軍民融合展示中心位于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西北工業大學三航科技大廈一樓,總面積約1800平方米,是南山區“發揮創新強區優勢,爭當國家軍民融合發展示范區”發展口號下打造的軍民融合展廳。
展廳分為“戰略指引”、“創新驅動”、“融者先行”、“成果積淀”四個部分,依次用LED大屏、氛圍創意門、造型展墻、投影沙盤、互動查詢桌、多媒體圖文展示墻、移動滑軌屏、VR技術、實物陳列的方式向觀眾呈現了深圳軍民融合的八大體系,觀眾可通過點控自行查詢詳細信息,全面感受由深圳揮寫的深度融合新篇章。
(1)全景CAVE影院為觀眾提供沉浸式體驗
該展廳的亮點為全景CAVE沉浸式影院,通過高分辨率的立體投影及優越的視聽技術給參觀者帶來全景沉浸式的畫面、環繞式立體音效,讓其完全沉浸在一個被立體投影包圍的高級虛擬仿真環境中。因為投影面幾乎能覆蓋參觀者的所有視野,所以CAVE系統能提供一種前所未有的帶震撼性的身臨其境的沉浸感受,讓參觀者更加直觀了解軍民融合發展歷程、近距離體驗深圳軍民融合發展的美好明天。
(2)展廳展示的深圳南山區軍民融合發展探索實踐
軍民融合產業是南山區的重要產業,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目前,深圳市軍民融合優勢企業115家,其中南山區有60家,占比達53%,占據半壁江山。南山區在推進軍民融合方面,具備鮮明的政治優勢、雙擁優勢、創新優勢、產業優勢,軍民融合科技含量高及軍民融合市場化程度高成為南山軍民融合發展的最大特點,南山有軍民融合備案企業300余家,民營企業占比高達90%,涌現出一批領軍企業挺立潮頭。比如光啟研究院在超材料領域,占據了全球86%的核心專利;邦彥技術的一體化指揮通信系統,被海軍、空軍、火箭軍等多兵種采用。在全國首屆軍民兩用技術創新應用大賽上,深圳有4家企業獲獎,其中3家為南山企業;全國第一屆“率先杯”未來技術創新大賽,南山區獲得3項優勝項目獎,初步形成民企直接“參軍”、民企收購軍工企業“參軍”和軍轉民再“參軍”的軍民融合發展模式。
(3)未來發展
南山區以國防需求為導向,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前布局未來網絡、生命科學、新能源、超材料、特種芯片、深海技術、未來航天等前沿科技和軍民融合核心產業。目前攜手國家國防科工局,努力形成集軍工認證、評估、孵化等為一體的軍民融合服務體系。并且南山注重發揮“互聯網+大數據”的作用,將打造市場化運營的國家軍民融合綜合公共服務平臺(南山)區域示范子平臺,一頭釋放需求側信息,一頭增加產品技術供給,通過大數據,實現信息、技術、產品精準匹配。
第四章 項目區位分析
第一節 項目建設地點
第二節 項目區位條件
一、地理位置
二、自然條件
1. 地形地貌
2. 氣候
3. 海洋
三、交通條件
1. 公路
2. 鐵路
3. 航空
4. 水運
第三節 項目建設條件
一、給排水條件
項目給排水工程與沿用原建筑給排水系統,對需要增加設施的地方進行改造調整。
二、供電條件
現有供電系統原館已建設完成,可滿足本次展覽展示需求,根據工程需要進行改造。
三、通訊條件
場址周邊目前郵電通信設施已經全部覆蓋,通信、網絡、有線電視接入外線由專業通信公司負責,本項目在建筑中設置弱電機房。原館已建設完成,根據工程需要進行改造。
四、供熱、制冷
本項目采用中央空調解決冬季供熱、夏季制冷的需求。原館已建設完成,根據工程需要進行改造。
第四節 項目區位條件分析結論
第五章 項目建設內容與規模
第一節 項目建設規模及內容
一、項目建設規模
項目原為***展覽館,建筑面積***㎡,已于2018年交付投入使用至今已有3年。本次項目將對展覽館進行升級改造,擴大展館面積,共計***㎡。
二、項目建設內容
本次項目建設內容為展覽展示區和環繞功能區:
……
涉及的建設工程包括:
展覽展示布展裝修及配套的安裝工程、新媒體軟硬件設備、多功能廳配等設備設施及電氣安裝、裝飾照明配套設施部分,以及兩棟建筑連接搭建的土建工程。
第二節 項目整體建設方案
一、項目定位
1. 功能定位
2. 密級定位
二、受眾群體
三、設計原則
1. 結合環境,強調與周邊環境的協調性。項目地塊周邊環境優美,項目建設與周圍已建建筑的協調尤為重要。
2. 構建秩序與邏輯,增加展覽建筑的氛圍。通過建筑體的形體塑造,打破傳統建筑均質的建筑空間,塑造出視覺形象突出,功能多樣的空間,增強建筑場地環境的場所感、趣味性。
3. 功能優先,突出建筑形式的重要性。設計強調以人的體驗為主,注重中心主體使用人群的空間感受,形成良好的視覺體驗,空間體驗和行為體驗。設計時優先考慮內部空間的自然通風與采光以及抗噪音干擾等環境性能,因地制宜創造出封閉與交流、內部和外部、集中和開放的趣味性空間。
4. 高程設計要與總平面布置協調,為工程建設提供合理的高程用地,合理確定工程的豎向標高,使土方工程量最小,要滿足各區間的便利聯系,而且要保護生態環境。
四、設計思路
1. 主題設計
2. 形式設計
3. 空間策略
五、平面布局
1. 總平面布局
2. 展示廳內容布局
3. 多媒體綜合報告廳
4. VIP接待廳
六、動線組織
第六章 項目工程技術方案
第一節 設計依據
《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50532-2005);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建筑防水工程技術規范》(ZBBZH/GJ 29);
《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10-2018);
《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16-2008);
《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13);
《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0054-2011);
《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2-2009);
《通用用電設備配電設計規范》(GB50055-2011);
《建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2016版;
《總圖制圖標準》(GB/T50103-2010);
《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2012);
《建筑氣候區劃標準》(GB50178-93);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50378-2014);
《民用建筑綠色設計規程》(JGJ/T229-2010);
《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15)。
第二節 項目概況
第三節 展館裝飾工程
一、設計依據
《建筑制圖標準》 GB50104-2010;
《建筑地面設計規范》 GB50037-2013;
《建筑裝飾工程質量驗收規范》 GB50210-2001;
《房屋建筑室內裝飾修制標準》 JGJ/T244-2011;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50016-20142018;
《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 GB50222-2017;
《飾面型防火涂料通用技術標準》 GB12441-2002;
《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標準》 GB50325-2020;
《民用建筑設計統一標準》 GB50352-2019;
《民用建筑綠色設計規范》 JGJ/T229-2010;
相關資料及建設方提供資料。
二、裝修原則
根據有關技術標準,室內裝修應簡潔、不求豪華。裝修材料應符合國家環保與防火標準,地面應防滑、耐磨。展廳頂棚一般不做吊頂,可采用格柵類材料將管線遮擋或采取適當的色彩隱蔽。
……
三、裝修范圍
本項目裝飾裝修范圍及工程量如下圖所示:
……
四、防火要求
根據《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GB50222-2017)中對裝飾裝修材料的相關規定:
1. 展覽館展廳地面和墻面選用防火等級為達B1級的材料;墻面織物、軟硬包等采用經阻燃處理不低于B1級裝飾材料;頂面選用A級不燃材料;若為無窗展廳,內部裝修材料的燃燒性能等級除A級外,應提高一級。
2. 展示區域的布展設計,包括搭建、布景等,將采用大量的裝修、裝飾材料,為減少火災荷載,展臺材料將采用不低于B1級的裝修材料。
3. 展廳具有人員密集、布展可燃物較多、用電量大、電氣火災風險大等特點。為防止鹵鎢燈等高溫照明燈具差生的火花、電弧或高溫引燃,展臺等與鹵鎢燈高溫照明燈具貼鄰部位的材料將采用A級裝修材料。
4. 原則上,實際布展工程中應遵循建筑原本的防火分區、防火隔墻、防火卷簾、消防栓、消防噴頭等設計;
5. 展品展項布置不宜過密,按20~30平方米/件估算。人流通道最小凈寬不小于1.4米。
第四節 公用工程
一、給排水工程
1. 設計依據
《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9)
《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 50014-2006(2014年版))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084-2017)
《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50140-2005)
《生活雜用水水質標準》(CJ/T 48-1999)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798-2002)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質標準》(GB/T 31962-2015)
2. 給排水系統
二、暖通工程
1. 設計依據
《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2012)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建筑防排煙系統技術標準》(GB 51251-2017)
《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 50352-2005)
《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15)
《多聯機空調系統工程技術規程》(JGJ174-2010)
《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3-2002)
《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2-2002)
《建筑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50981-2014)
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暖通空調·動力2009年版
2. 設計范圍
3. 設計參數
(1)室外計算參數
(2)室內設計參數
4. 空調系統
5. 通風系統
6. 防排煙系統
三、電氣工程
1. 設計依據
《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T16-2008
《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 50034-2013
《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2010
《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2-2009
《20KV及以下變電所設計規范》GB50053-2013
《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0054-2011
《低壓配電裝置及線路設計規范》GB50223-2011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2013
《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設計規范》GB/T50065-2011
《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范》GB50217-2007
《民用閉路監視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50198-2011
《建筑物與建筑群綜合布線工程系統設計規范》GBT/T50311-2000
《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50311-2016
《電子信息系統機房設計規范》GB50174-2008
《公共廣播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50526-2010
《有線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50200-2018
《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規范》GB50348-2018
《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50395-2007
《出入口控制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50396-2007
《入侵報警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50394-2007
《不間斷電源UPS標準》20021204
《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
《民用閉路監控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50198-2011)
《信息技術設備(包括電氣事務設備)的安全》(GB4943-2011)
2. 設計范圍
3. 供電系統
4. 電力配電系統
5. 照明系統
6. 設備選擇及安裝
7. 電纜、導線選擇及敷設
8. 二次裝修
9. 建筑物防雷、接地及安全
10.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11. 建筑機電工程抗震專項說明
四、弱電工程
1. 設計依據
《智能建筑設計標準》 GB50314-2015;
《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GB 50189-2005;
《公共建筑節能監測系統技術規范》 DBJ/T14-071-2010;
《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 GB50311-2016;
《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驗收規范》 GB 50034-2013;
《劇場建筑設計規范》 JGJ57-2016;
《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規范》 GB 50348-2004;
《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工程設計規范》 GB50395-2007;
《入侵報警系統工程設計規范》 GB50394-2007;
《出入口控制系統工程設計規范》 GB50396-2007;
《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 GB50343-2012;
《數據中心設計規范》 GB 50174-2017;
《電子會議系統工程設計規范》 GB50799-2012;
《智能建筑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 50339-2003;
《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 50303-2002
設計范圍國家及地方頒發的其他現行設計規范、標準。
2. 設計范圍
3. 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統綜合布線系統
4. 綜合布線
5. 計算機網絡系統
6. 公共廣播系統
7. 信息發布系統
8. 無線對講系統
9. 電子時鐘系統
10. 安全防范系統
11. 智能卡管理系統
12. 停車場管理系統
13. 智能照明系統
14. 機房工程
五、機房工程
六、無障礙設計工程
第五節 消防工程
一、設計依據
《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
《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16-2008
《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0054-2011
《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13
《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2-2009
《通用用電設備配電設計規范》GB50055-2011
《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2010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016-2014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50016-2014(2018年版)
《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GB50222-2017
《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 GB 50140-2005
《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2-2009
《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 GB 50974--2014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 GB 50084-2017
甲方提供的相關設計要求以及其他現行的國家有關建筑設計規范、規程和規定。
二、設計范圍
三、設計內容
1. 消火栓系統
2.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3. 暖通系統
4. 電氣設計
第七章 環境影響評價方案
第一節 評價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4年修訂);
2、《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2015年修訂);
3、《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16年修訂);
4、《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訂);
5、《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16年修訂);
6、《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
7、《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
8、《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
9、《山東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條例》。
第二節 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防治措施
一、項目施工期環境保護
1. 噪聲污染及防治措施
2. 揚塵污染及防治措施
3. 廢氣污染及防治措施
4. 廢棄物污染及防治措施
二、項目運營期環境保護
1. 廢水污染及防治措施
2. 噪音污染及防治措施
3. 固廢污染及防治措施
第三節 環境管理及環境監測
第四節 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第八章 節能設計方案
第一節 設計依據
一、相關法律、法規、規劃和產業政策
1、《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6、《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國務院令28號);
7、《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國家發改委發改環資[2004]2505號);
8、《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國務院令279號);
9、《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國務院令293號);
10、有關節能設計規范。
二、建筑類相關標準及規范
1、《工業節能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令第33號)
2、《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19);
3、《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3-2016);
4、《工業節能與綠色標準化行動計劃(2017-2019年)》;
5、《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13);
6、《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50033-2013);
7、《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
8、《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2-2002);
9、《空調通風系統運行管理規范》(GB50365-2019);
10、《電力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監督管理辦法》。
三、相關終端用能產品能耗標準
1、《電力變壓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20052-2020);
2、《管形熒光燈鎮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17896-2012);
3、《普通照明用雙端熒光燈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19043-2013);
4、《普通照明用自鎮流熒光燈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19044-2013);
5、《單端熒光燈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GB19415-2013);
6、《單元式空氣調節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GB19576-2019);
7、《建筑外門窗氣密、水密、抗風壓性能檢測方法》(GB/T7106-2019);
8、《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GB17167-2006);
9、《設備及管道絕熱技術通則》(GB/T4272-2015)。
第二節 編制原則及目標
1、堅持節約與開發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的方針,提高能源利用率,減輕環境污染,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2、認真貫徹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節能設計規范,嚴格執行節能技術規定,努力做到合理使用能源和節約能源,最大限度地進行綜合利用。
3、積極采用先進的節能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嚴禁采用國家或行業主管部門已公布的淘汰落后工藝。
4、對外墻、屋面、外窗進行方案設計的優選,使建筑主體圍護結構達到建筑節能50%以上的指標。
5、對大樓設備系統的設備選型,均選擇采用國家產業鼓勵類中新型的、高技術的、節能型的設備,以達到綠色節能的目的。
第三節 節能措施
一、電氣節能
二、電氣綠色建筑
三、給排水節能
第九章 勞動安全與衛生方案
第一節 編制原則及依據
一、編制原則
項目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執行安全生產設施“三同時”原則,在設計中對可能發生的各種危險有害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確保生產安全和職工健康。
二、編制依據
1、《用電安全導則》(GB/T13869-2017);
2、《電氣設備安全設計導則》(GB/T25295-2010);
3、《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設計規范》(GB50065-2011);
4、《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GBZ2.1-2019);
5、《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
6、《建筑抗震設計規范(附條文說明)(2016年版)》(GB50011-2010);
7、《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8、《建筑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2010);
9、《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二節 影響安全因素及防治措施
一、影響因素
二、防治措施
1. 平面布置及建筑安全防范措施
2. 管理單位安全防范措施
3. 防有害氣體
4. 防噪音
5. 防觸電
三、衛生措施
四、防疫措施
第三節 安全衛生監督及管理
一、安全衛生管理機構
二、應急預案及措施
1. 組織體系及其職責分工
2. 預案啟動程序和分級響應
3. 應急救援保障工具及設施
4. 應急信息傳遞和反饋系統
5 . 應急救援行動
6. 人員緊急撤離、疏散計劃和危險區域隔離
7. 事故應急救援關閉程序與恢復措施
8. 應急培訓和演練計劃
9. 公眾教育和信息
10. 風險事故應急預案主要內容
第四節 預期效果分析
第十章 組織管理與運行
第一節 項目建設管理制度
根據工程建設項目的特點及國際國內工程建設的發展要求,該項目擬實行項目法人負責制度、工程建設招投標制度、工程建設監理制度等組織管理形式。
一、嚴格執行項目法人制度
本項目由組建工程項目領導小組,在建設過程中協調內外部的關系以及資金籌措等多方面工作,遵守國家和政府有關政策,負責建設過程中重大決策和與相關單位間的協調工作,并對整個項目的質量、進度、投資負責。
二、嚴格執行招投標制度
在項目勘察設計、施工、監理、設備采購等重要環節中,根據法律、法規確定招標方式,嚴格實行招投標制度。堅持公平、公開、公正原則,擇優選定勘察設計單位、施工單位、設備供貨單位,引入市場競爭機制,科學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投資效益。
三、嚴格執行監理制度
嚴格實行項目監理制,項目委托相應的專業監理公司對項目建設實行科學的監督管理。通過監理公司專業化的監督管理,在確保項目工程質量的前提下,節約投資,加快進度,使項目施工質量、進度、投資得到有效控制。鑒于布展項目的特殊性,本項目應聘請相應領域專家作為藝術監理,藝術監理應具備國內大型布展的藝術顧問經驗,針對設計方、使用方或甲方自身提供的藝術裝飾、藝術作品、布展方案所達到的效果,進行藝術質量監理和可能的優化服務。
四、嚴格執行竣工驗收制度
工程建設必須按國家相關規范進行竣工驗收,并只有在項目竣工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及時辦理竣工決算,做好項目建設過程中的檔案收集、整理、歸檔等工作。
五、嚴格執行基本建設財務管理制度
加強項目建設的資金管理,所有工程建設資金均須進入為該工程設立的專戶,并嚴禁挪用。建立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自覺接受上級有關部門對項目資金使用情況的檢查和審計,確保所有建設資金都能用在項目建設上。
第二節 項目組織管理
項目建設的組織管理詳見下圖所示。
項目具體的設計、施工、監理任務及材料供應通過簽訂合同交由各承包商完成。
項目管理班子主要負責:
(1)建設資金的籌措與運作以及日常財務工作,保證項目資金的有效使用,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2)協調各方關系,包括與各職能部門的聯系以及設計、監理、施工等單位之間的關系。
第三節 項目保密管理
為切實做好項目設計及制作的保密安全工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及相關法律法規,保守國家秘密安全,保障項目順利進行。
為加強對本項目保密工作的推進和管理,組織成立保密工作專項小組,全面領導項目保密工作的開展,保密管理工作實行“業務工作誰主管,保密工作誰負責”的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強化保密工作基礎建設,切實做好項目涉密人員的保密教育與管理工作,不斷增強全員保密意識。
1. 崗前審查與培訓
2. 策劃設計
3. 施工現場
4. 平面制作與安裝
5. 多媒體制作與安裝
6. 展品布展
第十一章 項目實施進度及招標
第一節 實施進度
結合本項目建設規模與內容、工程量大小、建設難易程度、建設條件,社會環境影響,以及施工條件等具體狀況,確定本項目建設期為***個月,自批復下達之日開始。
第二節 項目招標
一、招標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2017年修正);
2、《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2019年修正);
3、《必須招標的工程項目規定》(國函〔2018〕56號);
4、《工程建設項目自行招標試行辦法》(2013年修訂版);
5、 《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增加招標內容和核準招標事項暫行規定》;
6、國辦發[2000]34號文《關于國務院有關部門實施招標投標活動行政監督的職責分工的意見》。
根據《工程建設項目招標范圍和規模標準規定》要求:文件規定范圍內的各類工程建設項目,達到下列標準之一的,必須進行招標:
1、施工單項合同估算價在 400 萬元人民幣以上;
2、重要設備、材料等貨物的采購,單項合同估算價在 200萬元人民幣以上;
3、勘察、設計、監理等服務的采購,單項合同估算價在 100萬元人民幣以上。同一項目中可以合并進行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以及與工程建設有關的重要設備、材料等的采購,合同估算價合計達到前款規定標準的,必須招標。
因此,本項目必須進行招標。
二、招標原則
為節約投資,保證工程質量,縮短工程建設期,防范和避免工程建設中的違規行為,規范招標、投標活動,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招標投標活動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編制了本項目的招投標方案。在招標過程中要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的原則,并應當接受依法實施的監督。
三、招標范圍
本項目擬在布展設計、施工、監理及與建設項目有關的重要設備、重要材料的采購等環節進行招標,其中設計及施工采用設計施工總承包方式招標。
設計施工一體化有利于工程設計與施工之間的銜接配合,可以避免相互脫節而引起的差錯、遺漏、變更、返工及糾紛;能有效克服設計、采購、施工相互制約和相互脫節的矛盾;有利于設計、采購、施工等各階段工作的合理銜接。
四、招標形式
五、招投標程序
1. 招標
鑒于本項目法人單位目前尚不具備自行招標所需具備的編制招標文件和組織評標的能力,該項目的招標活動委托給依法設立、從事招標代理業務并提供相關服務的招標代理機構。但同時招標之前,項目承建公司應初步擬定招標范圍和初步方案,其主要內容包括:報價人須知、用戶需求、合同樣本、報價文件格式、評分辦法、標底等。具體程序如下:
本項目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先履行項目審批手續,取得批準后委托招標代理機構進行公開招標。
招標人在市級指定媒體發布招標公告。公告應當載明招標人名稱和地址,招標項目的性質、數量、實施地點和時間以及獲取招標文件的辦法等事項。
本項目的招標文件包括招標項目的技術要求、對投標人資格審查的標準,投標報價要求和評標標準等所有實質性要求和條件以及擬簽訂合同的主要條款。
組織潛在投標人踏勘項目現場。
本項目的招標文件開始發出之日起至投標人提交投標文件截止之日,最短不得少于二十日。招標基本情況具體內容詳見下表:
2. 投標
本項目投標人應當具備承擔招標項目的能力,并應按照招標文件的要求編制投標文件。投標文件的內容應當包括擬派出的項目負責人與主要技術人員的簡歷、業績和擬用于完成招標項目的機械設備等。
投標人應當在招標文件要求提交投標文件的截止時間前,將投標文件送達投標地點。投標人少于三個的,招標人應當依照本辦法重新招標。
投標人擬在中標后將中標項目進行分包的,應當在招標文件中載明。
投標人不得相互串通投標報價,不得排擠其它投標人的公平競爭,不得損害招標人或其它投標人的合法權益。
投標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報價投標,也不得以他人名義投標或者以其它方式弄虛作假、騙取中標。
3. 開標、評標和中標
開標由招標人主持,在招標文件確定的提交投標文件截止時間的同一時間,招標文件中預先確定的地點,邀請所有投標人參加。
評標由招標人依法組建的評標委員會負責。評標委員會由五人以上單數組成,其中技術、經濟等方面的專家不得少于成員總數的三分之二。專家應當從事相關領域工作滿八年并具有高級職稱或具有同等專業水平。
評標委員會成員應當客觀、公正地履行職務,遵守職業道德,對提出的評審意見承擔個人責任。
中標人確定后,招標人應向其發出中標通知書,并同時將中標結果通知所有未中標投標人。自中標通知發出30日內,招標人和中標人應按招標文件和投標文件訂立書面合同。
第十二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第一節 編制依據及說明
一、編制依據
根據項目承建公司規劃和行業情況,并原則上根據中國財政部頒布的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和有關的法律規定,對本項目進行有關的財務預測。在具體操作時遵循謹慎性及重要性原則,為了保證預測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對預測數據都采取了多種途徑的測算和驗證,從而確保了評價結果的可信度。
主要依據:
1、國家發改委、建設部頒布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考(第三版)》;
2、《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國電力出版社出版);
3、《山東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額(2016)》;
4、《工程量清單項目計量規范(2013-山東)》
5、各分項建設內容的工程量及相關技術資料;
6、新增各種設備按近期市場價估算;
7、項目投資相關技術數據資料;
8、國家和有關部門頒布的有關投資的政策、法規。
二、估算說明
1、工程費用根據相同結構的類似工程決算,并參考現行市場材料價格和地區工程造價指數信息進行調整,以單方指標計入。
2、設備價格咨詢設備廠家報價及市場行情計入。
3、材料價格依據地區2021年《建設工程材料基準價格信息》及市場價調整。
4、其他費用參考有關政策文件規定,參考市場行情及結合本項目實際情況計?。?/p>
(1)工程設計費:以工程費用為基數,依據設計取費文件工程勘察設計收費管理規定(計價格[2002]10號文)計取;
(2)建設單位管理費:以工程費用為基數,參照建設單位管理費的計算應符合財政部《基本建設財務管理規定》財建[2016]504號計取。
(3)建設工程監理費:以工程費用為基數,參照《建設工程監理與相關服務收費標準》發改價格[2007]670號文計取。
(4)招標代理服務費:以工程費用為基數,參照《招標代理服務收費管理暫行辦法》計價格[2002]1980號文計取。
(5)工程造價咨詢費:以工程費用為基數,參照地區建設工程造價咨詢服務項目收費標準計取。
(6)工程前期咨詢費:以工程費用為基數,參照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計價格[1999]1283號計取。
(7)環境影響評價費:以工程費用為基數,參照國家計委、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的計價格[2002]125號文計取。
(8)工程保險費: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標[2011]1號文計取,一般按照工程費用的0.3%計提。
第二節 投資估算
一、總投資估算
本項目總投資金額為***萬元,其中工程費用為***萬元,工程建設其他費用為***萬元,預備費用為***萬元。
二、工程費用估算
本項目工程費用包括裝飾布展的拆除工程、裝修工程、專業工程和多媒體及藝術展項工程,改造工程以及室外綠化工程,項目工程費用共計******萬元。
三、工程建設其他費用估算
工程建設其他費用是指從工程籌建起到工程竣工驗收交付使用止的整個建設期間,除建筑安裝工程費用和設備及工、器具購置費用以外的,為保證工程建設順利完成和交付使用后能夠正常發揮效用而發生的各項費用。本項目工程建設其他費用******萬元,具體如下表所示:
四、預備費用估算
預備費又稱不可預見費,是指考慮建設期可能發生的風險因素而導致的建設費用增加的這部分內容。本項目按照工程費用和工程建設其他費用之和的2%進行估算,則投資不可預見費用為******萬元。
第三節 資金籌措
要保證項目建設按計劃完成,首先應落實資金計劃籌措。具體措施如下:
1、及時準確編報項目資金使用計劃。
2、切實做好項目年度資金計劃的落實工作。
3、項目資金計劃落實后,及時劃撥到專用基建賬戶。
本項目預計總投資金額為******萬元。
第十三章 社會影響評價分析
第一節 社會效益分析
一、推動全國軍民融合產業發展
二、增加地區收入
三、增加就業
第二節 社會互適性分析
互適性主要是指項目建設能否為當地的社會環境、人文條件所接納,以及當地政府、居民支持項目建設與實施的程度、項目與當地社會環境的互相適應關系。本項目建設的目的與目標,屬于科技展示項目。因此,當地的社會環境、科技條件以及當地政府、居民支持項目建設與實施的程度是最高的,項目的互適性是非常好的。
通過本項目的建設帶動經濟發展,提供了直接、間接的就業機會。項目建設為當地居民增加收入、生活水平提高奠定了基礎,使社會、經濟事業進入良性的循環軌道,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通過以上分析,對項目的社會影響做出評價,得出項目社會影響分析如下:
第三節 社會穩定性風險分析
社會穩定風險的形式包括社會治安、涉眾經濟案件、群眾信訪、安全生產施工等形式,全面落實維護社會穩定工作的各項措施,深入開展社會不穩定因素排查化解,著力務實維穩基礎,妥善處置各類突發群體性敏感性事件,維護社會穩定。
正常情況下,社會穩定問題出現的癥結是發起者為了維護合法利益,表達訴求的方式之一,本身不會對社會造成不良的影響。但如果演變成惡性的整體性事件,其對社會穩定的影響將是無法估量的。對工程項目建設來講可能會分散建設精力、增加投入、延遲工期、工程停工、甚至造成破壞;對社會來講可能會打亂居民正常生活、妨礙社會正常運轉、擾亂社會治安、毀壞公共財產、影響社會穩定等。
一、風險調查
合法合理原則:必須依照法律、法規和政策,做到公開、公正、公平,符合大多數人民群眾的意愿。
科學民主原則:制定科學、規范的評估標準,深入調查研究,多渠道、多方式、多層次征求意見,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充分論證,確保調查工作全面、客觀、準確。
以人為本原則:統籌考慮發展需要與人民群眾承受能力,統籌考慮人民群眾長遠利益與現實利益,切實反映人民群眾意愿,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二、風險識別
1. 風險識別方法
風險識別方法有對照表法(核對表法)、專家調查表、專家調查法以及訪談法、實地觀察法、案例參照法、項目類比法等方法。
該項目風險識別過程:通過實地調查、問卷調查法并在統計調查結果的基礎上了解利益相關者關注的問題,同時結合參照本地區以往相似的案例、其它地區以往相同的案例,包括相似或相同的建設項目、相似或相同的利益受損情況引發社會穩定風險和項目自身風險事件的案例,來分析判斷該項目的風險因素。
2. 風險因素分析
擬建項目在決策、準備、實施、運行過程中引發風險的因素眾多,我司采用核對表法和調查法,根據該項目各風險因素的成因、風險分布、影響表現、影響程度、發生概率,對該項目的風險因素進行分類梳理,按照風險可能發生的項目階段(決策、準備、實施、運行),結合當地經濟社會與擬建項目的相互適應性,定位出項目的主要社會穩定風險因素匯總分表見下表:
三、風險防范措施
為保護人民群眾利益,規范工程建設、確保工程順利實施,本項目制定了環境保護、交通組織以及施工組織等方案。各方案針對可能存在的問題制定了相關的措施。
1. 噪音防治
2. 交通組織
3. 施工組織
4. 環境保護措施
5. 社會維穩措施
第四節 社會影響評價結論
第十四章 項目風險分析
第一節 風險因素識別
一、資金風險
二、工程風險
三、管理風險
第二節 風險防范措施
一、資金風險防范措施
二、工程風險防范措施
三、管理風險防范措施
第十五章 結論及建議
第一節 可行性研究結論
一、政策可行性
二、建設條件可行性
三、建設方案可行性
四、環境影響可行性
五、資金安排可行性
六、研究結論總述
第二節 可行性研究建議
完整版《軍民融合示范區展覽館可行性研究報告》案例,請聯系尚普華泰在線客服。